1. 法律定位与监管风险

  • 该软件被国内警方定义为"非法社交软件",主要因其加密性强且支持"阅后即焚"功能,易被用于销毁犯罪证据^^。
  • 多地警方曾专项提醒家长检查子女手机是否安装此类密聊软件,包括Telegram(俗称"纸飞机")^^。
  • 2. 犯罪工具化现象

  • 多起案件显示,Telegram成为诈骗、洗钱等犯罪活动的通讯工具。例如犯罪团伙通过该软件指挥成员购买黄金洗钱^^,或利用其匿名特性贩卖公民个人信息^^。
  • 2024年数据显示,利用Telegram实施的诈骗案件显著增加,部分案例涉及引导受害者拨打诈骗电话^^。
  • 3. 隐私政策变化

  • 2024年9月Telegram修改隐私条款后,向美国提供的用户数据激增(包括IP地址和电话号码),其"高保密性"承诺已有所调整^^。
  • 4. 技术特性与风险

  • 支持端到端加密、隐藏手机号、无管理员模式等设计,使其成为规避监管的工具^^。
  • 境外服务器和虚拟货币支付等特性,增加了犯罪侦查难度^^。
  • 建议用户注意:使用未在中国大陆取得合法资质的通讯工具可能存在法律风险,且该平台近年已成为犯罪高发地,需谨慎评估安全性^^。

    本文章来自(https://www.r-telegtam.com),转载请说明出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