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主要灰产类型

1. 个人信息贩卖

  • 大量户籍、手机号、开房记录等敏感信息在Telegram群组被明码标价交易,甚至有“社工机器人”自动检索数据^^。
  • 部分群组涉及高净值人群、学生、宝妈等精准数据交易,单次交易量可达数十万条^^。
  • 2. 洗钱与赃物转移

  • 通过Telegram群组指挥“工具人”购买黄金、转移赃款,形成闭环犯罪链条,参与者互不相识且使用虚拟货币结算^^。
  • 案例显示,有团伙3小时内刷卡购买百万元金条,并通过境外软件隐匿身份^^。
  • 3. 与性剥削

  • 韩国“N号房”事件中,犯罪者利用Telegram加密功能胁迫女性拍摄不雅内容,并在付费群传播,会员达26万人^^。
  • 国内也有私密视频被打包贩卖,受害者维权困难^^。
  • 4. 诈骗与非法兼职

  • 以“高薪兼职”诱骗未成年人参与“手机口”诈骗(中转诈骗电话),或拉人进QQ/微信群实施诈骗^^。
  • 部分群组提供伪造证件、技术黑产等服务^^。
  • 二、运作特点

  • 隐蔽性强:端到端加密、阅后即焚、匿名注册等功能被滥用,增加执法难度^^。
  • 去中心化:群组分工明确(如哨兵组、战术组),通过“无领袖模式”组织犯罪活动^^。
  • 跨境犯罪:服务器位于境外,资金通过虚拟货币流转,追查困难^^。
  • 三、风险警示

    1. 未成年人易受诱导:多地警方提醒家长检查孩子手机,卸载Telegram等加密软件,避免成为诈骗帮凶^^。

    2. 法律后果严重:参与洗钱、信息贩卖可能构成“帮信罪”或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,最高可判十年^^。

    建议公众警惕陌生群组邀请,勿轻信“快钱”陷阱,发现违法线索及时举报。

    本文章来自(https://www.r-telegtam.com),转载请说明出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