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韩国“N号房”事件核心事实

1. 犯罪模式

2018年12月,犯罪者在Telegram建立多个聊天群(统称“N号房”)^^,初期通过分享内容吸引成员,后发展为胁迫女性(含未成年人)拍摄性剥削视频,并设置层级化群组,成员需提供非法内容或支付费用才能进入更隐蔽的群聊^^。

2. 技术工具

犯罪者利用Telegram的端到端加密、阅后即焚功能及服务器隐匿性销毁证据,逃避追踪^^。韩国警方调查发现,仅首个“N号房”就有26万人参与观看,相当于韩国男性人口的1%^^。

二、同类犯罪在其他地区的扩散

1. 香港“N号房”模式

2018年起,香港出现类似Telegram群组,要求成员提供身边女性的性爱影像作为“入群验证”,群内持续传播非法内容,形成对女性的系统性物化与剥削^^。

2. 跨国犯罪温床

法国警方指出,Telegram因缺乏有效监管,已成为全球性犯罪、毒品交易、恐怖主义宣传的聚集地。2024年8月其创始人杜罗夫因涉嫌“协助犯罪”在法国被捕^^。

三、平台监管与法律风险

1. 用户警示

中国多地警方(如南京、福州、兰州)密集提醒家长检查未成年人手机,若发现Telegram等加密软件需立即卸载^^。因青少年易被犯罪团伙诱骗,通过该平台参与“手机口”诈骗等非法活动,沦为“帮信罪”共犯^^。

2. 政策调整

2024年9月,Telegram迫于国际压力修改隐私条款,开始配合多国警方提供涉网络诈骗、非法交易等犯罪活动的用户数据^^。

四、相关法律定义

“帮信罪”(帮助络犯罪活动罪)指明知他人利用网络实施犯罪,仍提供技术支持或帮助,最高可处三年有期徒刑^^。

总结:Telegram上的“纳吧”本质是依托加密通讯技术的跨国犯罪网络,其匿名性被用于性剥削、诈骗等非法活动。公众需警惕此类平台的法律风险,避免参与或传播相关内容^^。

本文章来自(https://www.r-telegtam.com),转载请说明出处!